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党宣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景治教授认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第三,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第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真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彭萍萍编审认为,《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是引领社会主义的灯塔,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源泉。《共产党宣言》所体现的唯物史观、无产阶级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将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潘西华副研究员用批判性视角对《共产党宣言》文本的主体、客体、途径、目的和意义五个方面进行了再思考。
关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北京大学张光明教授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个思想家,其治学以满足政治需要为目的;马克思的理论完整自洽,后人不能对其学说作碎片化理解;关于马克思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实践和经验,而不应进行主观构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潘金娥研究员以“马克思主义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对越南早期革命的影响”为题,回溯了越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条件,指出胡志明为越南革命找到了成功法宝——马列主义,进而培养了越南革命的武装力量——越南共产党。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指导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关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与前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林德山教授分析了欧洲左翼政治面对的形势与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项佐涛副教授以“原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状况”为题,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邓超副研究员以“全球史和国际共运史”为题发言。他认为,全球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际共运史研究存在的缺陷,但也会产生两种弊端:一方面在克服“欧洲中心论”的同时会有其他地区中心论的产生;另一方面全球史在某一方面的解释会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分歧。
论坛气氛热烈,交流充足,研讨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