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本院信箱
    如果您对我们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给主任写邮件: bjsci@163.com
  • 第五届全国青年学者人口研究论坛 暨第二届新时代人口发展论坛研讨会 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2019-11-26

    一、会议概览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我国人口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学将面临全新挑战。为了促进青年人口学者的学习交流和成长,拓展学术视野,促进人口学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2019 年 10 月 26—27 日,由中国人口学会青年学者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人口学会联合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和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五届青年学者人口研究论坛在四川成都天邑国际酒店成功举办。

    中国人口学会青年学者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杨凡副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翟振武教授认为青年学者人口学研究论坛具有四个明显特点: 以青年学者为主体,以促进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持续性和开放性。随后,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副主委夏华祥教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何延政教授,四川省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教授先后致辞,表达了对会议的关切与支持。中国人口学会第五届青年学者人口研究论坛面向全国征文,共收到来自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的论文146篇,参会的青年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 200余人,大会设置了主旨发言、代表报告、专家点评和自由讨论等环节。论坛主要围绕“城镇化与流动人口”、“人口老龄化研究”、“人口理论与生育政策”、“家庭发展研究”“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人口健康问题研究”等主题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研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人口学会、四川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人口学专家 30 余人作为分论坛主持人和评议人,对青年人口学者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精准点评和指导。在此次会议上,参会领导和专家们还对第四届青专会的获奖论文作者进行颁奖。本次论坛依旧设立中国青年人口学者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 2 人、二等奖 3 人、三等奖 4 人、鼓励奖5人。获奖者将由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人口学会联合评奖并颁发证书。

    二、会议内容

    (一)大会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环节中,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卓教授主持会议。共有 6 位专家学者发言,他们围绕家庭生育、扶贫绩效评价、人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球创业的年龄别模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和非认知能力下的移民创业等问题展开论述。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的汇报主题为“增强家庭制度对生育的支持作用”,他在发言中坚持家庭制度本身是人类生育的核心性的制度安排,在当前低生育率社会中,他认为家庭仍然是生育和人类再生产的基本制度,低生育率的根本问题在于家庭制度出现了问题。在低生育率时代,仍然需要加强家庭制度的家庭计划,生育制度需要回归生育服务的公共制度的本质,需要实现自身的转型和改革。只有通过家庭制度的深入改革,才能应对低生育率社会的挑战,建设生育友好社会,以及建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西安财经大学韦艳教授的汇报题为“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现状及绩效评价研究——基于6省的调查发现”,韦老师通过对新疆南疆四地州、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陕西商洛市、安徽安庆市、湖北恩施州、6个市州进行调查,指出健康扶贫政策能有效地降低贫困户的医疗费用支出。但是健康扶贫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阻断“疾病-贫困”的恶性循环,健康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不足,亟需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北京交通大学唐代盛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唐教授利用四川的人口数据深入的研究了人口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权重,提出除传统的经济活力权重较大外,创新效率、生活质量、协调发展等体现高质量发展指标的作用显现,我国将实现“粗放发展-集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架构演化。他认为人口数量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再显著,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结构和人口素质结构的驱动,实现了动力机制转化。

    西南财经大学谭远发教授的汇报主题为“全球创业的年龄别模型研究:创业要趁早吗?”,谭教授运用了全球创业观察成年人口调查2011和2015年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创业率和年龄的确呈现倒U型关系,且不因性别、国家和年份变化。并分析了相关原因,且发现控制个人特征和环境因素后,年龄仍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和创业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份、都非常稳健。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时副研究员的汇报主题是“彝族贫困人口代际传递及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对陷入长期贫困的彝族家庭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中父辈与子代的健康均对贫困代际传递有显著影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父辈的人力负资本和经济负资本通过代际传递累积形成子代的人力负资本和经济负资本,致使子代深陷贫困。就此时老师提出要加大移风易俗工作力度,鼓励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积极进取,全方位助力藏彝走廊群众逐步摆脱贫困文化的桎梏。

    第四届青专会一等奖获奖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朱志胜老师的汇报主题是“非认知能力与乡城移民创业回报:事实与机制”,朱老师通过使用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流管司“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调查”(CMDS融合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非认知能力对于乡城移民的创业回报的影响,提出随着收入分位点的提高,非认知能力的创业回报率逐步提升。政策制定者在后续的战略规划和策略调整过程中,除了继续优化传统的帮扶政策外,应充分认识到非认知能力这一隐性人力资本对于乡城移民“草根创业”的重要价值。

    (二)专题讨论

    大会共设有六个分论坛,专家们就“城镇化与流动人口”、“人口老龄化研究”、“人口理论与生育政策”、“家庭发展研究”“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人口健康问题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城镇化与流动人口”主题中,学者们围绕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行了交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邹湘江教授对居住证制度在流动人口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负面权利清单的赋权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晓军教授对城市公共服务进行了测度,研究了公共服务对人口积聚的影响。王春凯博士就社会保护、城市规模与农民工随迁的关系和与会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人口老龄化研究”主题中,中国人民大学陶涛老师比较了多国人口老龄化路径,并对其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成都社科院徐睿老师更进一步细化,就沪蓉两地的超老龄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常熟理工学院施洋老师和张国平老师又针对居家养老问题分析了社会公共服务背景下的市场供给情况,河北大学石贝贝老师则在老年照护背景下提出了成年子女的劳动参与会受到照护的显著影响,引起了参会学者们的热烈讨论。

    在“人口理论与生育政策”分论坛,西华大学张冲老师对女性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偏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分析了生和不生的行为差异。重庆社科院钱明亮老师针对目前低生育水平格局,深入的评价了影响,探讨了生育政策的选择。吉林大学全龙杰博士则对日本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政策工具对少子化现象的影响。

    在“家庭发展研究”主题中,吉林大学张竞月老师分析了家庭资本、教育流动与职业阶层的代际传递,中国人民大学刘志强老师则对老年人婚姻状况进行了研究,分类讨论了原生家庭和个人对婚姻状况的影响。上海大学的翁堂梅博士则提出了分离相守这种新型的夫妻居住模式,参会学者们对发言主题进行了多方位的讨论。

    在“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主题中,首都经贸大学周文博士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分析了工作的选择偏好,天津行政学院王芳老师阐述了生态文明对就业的影响,除此之外,山西社科院韩淑娟老师提出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养老之间存在悖论,并提出了和解的建议,与会学者们在农民工就业,农村土地保障等问题上深深的感受到了社会政策的复杂性。

    “人口健康问题研究”主题中,国家卫健委成前老师提出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极大的影响了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贵州财经大学王武林老师则分析了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的时空演化特征,提出政策要因地制宜。针对新医改背景下的政府卫生支出问题,浙江大学毛文琳博士分析了政府的卫生支出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效应,引起了参会学者的共鸣。

    三、论坛总结

    通过分析和总结,第五届全国青年学者人口研究论坛的参会论文呈现如下特征。

    (一)研究范围广

    广泛本次参会论文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人口学科的各个方面内容,围绕家庭与发展”“人口流动与迁移”“人口与经济”“社会保障”“人口统计”“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健康中国与人口发展”等主题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研讨,涵盖了我国目前人口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

    (二)多学科交叉研究

    人口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有跨学科的属性。从本次参会论文来看,横跨了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学、法学、流行病学、医 学,数学和统计学。很多论文至少涉及到两类学科,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对人口学问题进行深入观察和系统思考。

    (三)方法综合使用

    研究方法已从偏重社会调查方法发展到各类定量分析方法,大多数文章都构建了量化模型,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助于丰富人口学研究方法,也有利于对人口学问题进行精确描述和解释。量化研究固然能够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精准性,但也要避免为量化而量化的极端情况,今后需要将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深度融合。

    (四)价值不断提升

    由于多学科的参与和多视角的探究以及人口学研究内容的日益广泛,研究结论更加具体和精准,本次参会的论文无论是人口学理论分析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价值都在不断提升。对于解决人口学相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参考价值,对提高人口学相关问题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较大的意义和作用。



    来源:中国人口学会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