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本院信箱
    如果您对我们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给主任写邮件: bjsci@163.com
  •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举行首次中国人口论坛

    发布时间:2019-04-15

    特拉维夫大学举行首次中国人口论坛

    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演讲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孙伶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低生育率、老龄化、人口大规模流动等人口问题不仅在国内,同时也在世界上引起了关注。近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口和社会学专家举行了首次中国人口论坛。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宋健等专家学者与特拉维夫大学的师生围绕中国人口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杜鹏表示,人口问题背后其实是社会发展问题,会影响到政治和未来经济的发展。举办这个论坛,有助于以色列民众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如何利用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次在以色列开一个人口方面的会议,特别是从方方面面,无论从生育、死亡、老龄、迁移,包括我们的家庭变化等,从这些角度探讨,都有利于使以色列的专家、民众更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背后对社会带来的深刻的影响,以及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有更好的理解。”

    特拉维夫大学中文系学生埃里加表示,听中国专家讲解中国人口问题很有意思,让他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人口论坛很有意思,中国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最近40年。我曾经去过中国,见过很多当地人,看到了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现在从国家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见过单身的家庭,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的家庭,甚至还有人一个人生活但还给父母寄钱的情况。现在从国家层面的了解让我对中国的事情有了概念,理解了中国的人口结构,这很有趣。”

    埃里加表示,由于以色列有很好的养老制度,所以人们婚后一般不会给父母寄钱,因为老人大都有保险,可以不依靠子女生活,“中国很大,如果你从一个省到了另一个省居住,距离就很远,很难经常回家探望父母。以色列很小,所以即使不在同一个城市住,但距离不远,也可以经常回家看看,与父母的关系可能更紧密。一般来说,以色列年轻人刚开始独立,直到结婚前都会获得父母的资助,比如父母帮助准备婚礼等。但是我在中国看到很多孩子给父母寄钱,我觉得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和以色列不同。以色列保险制度很好,所以大部分老人不需要子女赡养,可能有一半的老人都能独立生活。”

    杜鹏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给人民带来安全感,当人们到了老年或有疾病的情况下,需要社会有一个支持系统,也就是保险制度,一是养老保险全覆盖,但是目前发展得不平衡、不充分,在不同人群中有差距,这是下一步需要改变的;二是医疗体系的改变,比如失智老人不能从大病医疗中报销,但是又需要人长期照顾,这就需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以色列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随着家庭的小型化,居住方式的改变,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照料需求的增加,呼唤有更加专业的、更可以期待的制度。中国在过去两年在15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包含两方面,一是将来遇到这种情况钱从哪来,另外需要配合的服务的质量,有了钱得能雇得到有资质的人提供专业的帮助。在这方面,以色列走在前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色列就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修订完善。所以和以色列的交流是非常需要的。”

    此外,低生育率问题不仅在中国,在日本、欧洲等国家都普遍存在,受到了广泛关注。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宋健表示,国家从政策层面已经开始调整,比如放开二胎以及一些税收的减免等。另外,针对双职工家庭0到3岁婴幼儿无人照料问题,国家也正在着力解决。“一般人们抱怨生不起孩子是因为太贵,还有一个原因是没人看孩子,可能不是经济的问题,主要是照料者的问题。现在国家也在努力看能不能把0到3岁婴幼儿的照料空白填补起来。现在的基本思路是社区解决,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如果单位有条件的话,可以鼓励单位办托儿所、幼儿园,但是在社区的层面上,比如离你家很近就有托儿所、幼儿园,这样看护起来会更容易,现在基于社区的0到3岁婴幼儿的照料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方向,也正在试点。”


    (来自:CRI国际在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