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本院信箱
    如果您对我们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给主任写邮件: bjsci@163.com
  • [北京晚报]邬沧萍先生提倡健康老龄化并亲身参与 98岁老教授开直播不含糊

    发布时间:2020-12-27

    你能想象,当近百岁的学术“大咖”触网直播,是一种什么画面吗?

    战“疫”这一年,98岁的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邬沧萍也玩起了直播,作为高龄学者,他分享健康长寿之道,谈论学术观点,并为“00后”送去“云端”寄语。

    直播之外,他每天仍读书、思考、写作,并在集中精力修订一本20年前的老教材。

    “我提倡健康老龄化,自己必须亲身参与,否则无法说服人!”作为健康老龄化的提倡者和践行者,已近期颐之年的邬沧萍给自己定了不少小目标,他说,“我还有人生的价值,我还要发挥正能量!我想看看,一个知识分子的潜能有多大。”

    (老教授邬沧萍在家中进行直播)

    “我就是直播界的小学生”

    98岁老教授首秀圈粉1.3万人

    “上午好!今天,我很高兴有机会来大讲堂,跟大家一道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今年98岁,准确地说,是97.6岁……”这是4月17日,邬沧萍的直播首秀,也是“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战“疫”特别节目的收官之作:背后是大红的横幅,眼前是直播镜头,身穿蓝色西装、佩戴红白条纹领带的邬沧萍为大家带来精心准备的云课程《存在决定健康长寿——高龄学者谈健康长寿的学问》。

    画面中,邬沧萍声音洪亮,全程脱稿,一个小时洋洋洒洒的讲课中,他分享了一个核心观点:人类的健康取决于人类生存、生活的外在环境条件和人际关系等,还取决于人们一生的经历和遇到的所有事情。

    结合肆虐全球的疫情,邬沧萍谈道,一直以来,全世界都认为发达国家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死于无传染的慢性病,只有发展中国家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死于传染病,“这次疫情显示,发达国家的老年人传染率比较高,死亡率也很高,这与其社会制度有关,医疗卫生政策在保护全民健康方面所存在的公平公正问题值得深思。”

    尽管没有年轻人惯用的弹幕、刷礼物等花哨设置,但鲜明的观点和丰富的内容,依旧帮助邬沧萍“实力圈粉”,吸引了1.3万人在线观看。一名网友特意留言:“仁者寿,勤者寿,乐者寿。邬老已近期颐,长寿人分享长寿研究,很受启发。”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为了“备课”,邬沧萍准备了一个多月,不仅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健康老龄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还结合多年治学所获,凝练出核心观点。“我就是直播界的小学生!”他特意向亲朋好友请教直播知识和网言网语,正式直播前还预演了好几次。

    首秀之后,还有“续集”。今年秋季以来,邬沧萍又参加了两次直播,一次是北京科学会堂邀请的学术报告,一次是9月24日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新生开学典礼。

    那天,两位人民大学的博士生来到家里,打开手机镜头,邬沧萍结合自己90多年的人生阅历,用他那浓厚的南方口音,为“00后”的孩子们讲授“开学第一课”,“同学们应该首先学做人,做有价值的人,做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树立人生目标,成为社会栋梁!”

    碰到“黑天鹅灰犀牛”都会问“这是什么意思”

    会用微信还熟知网络流行语

    直播只是插曲,如今,在邬沧萍的日常生活中,读书、写作、思考才是主旋律,他思维敏捷,头脑清晰,精神健旺,每天都要工作五六个小时。

    和暖的冬日,东南向的书房中,桌上摆满了邬沧萍翻看过的书报资料和政策文件。正中的台灯下,一把放大镜格外显眼,因为视力严重退化,放大镜是他读书的必备工具。

    邬沧萍看书极认真,重要的书籍都会反复阅读,被他翻阅的书往往有不同颜色标记的直线、波浪线、小三角、小圆圈等多种符号,并附有密密麻麻的笔记。

    书桌旁的文件架上堆放着一厚摞儿剪报,剪报边码放的一沓透明资料袋里,按照不同主题装着各种剪报资料,标注有“健康行动计划”、“医养结合”等关键词。说起这个,老先生颇为得意,“这是我原来在海关工作时学到的方法,把每个研究问题相关的素材积累在一起,不会乱,到写文章时再取出来,这样写起来很快。”

    最近十几年,来自安徽的保姆夏女士一直在照顾老先生的饮食起居。她记得,十多年前,为了写文章,不善操作电脑的老人经常找学生和博士生求助。“看到邬老师这样着急,我就想,自己能不能为他做点事。”她花了半个月时间练习拼音盲打,并向邬先生的学生请教如何使用Word中的后退、删除、粘贴等功能,之后就慢慢上手了。就这样,夏女士成了邬沧萍的“创作助手”。

    写文章时,邬沧萍一般依据手稿或者脑海中的观点口述,夏女士在电脑上敲出来。“邬老师很认真,一篇文章一般都得改三五遍。”夏女士说。

    除了学术,常有人请教邬沧萍,怎样才能长寿?他说,早年间阅读的一本旧书《人生百岁不是梦》中有篇文章《期颐之年再著书——郑集教授抗衰老的理论与实践》,里面的长寿秘诀这些年他一直在践行:思想开朗、生活有规律、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和睡眠……

    从事老年学研究之后,邬沧萍更加注重健康:为了控制血压,降压药吃了30多年;90岁时,还能在小区健身器上一口气做十几个仰卧起坐;如今他每天上午会在楼道里锻炼1小时,午饭后自己下楼取报纸,晚饭后边看《新闻联播》边站立促进消化。“健康知识有很多,贵在实践,持之以恒!”这是他的心得。

    邬沧萍的子女都远在国外,作为空巢老人,他并不寂寞,每天都与家人视频聊天。就连就餐时间,老先生也在获取新知。夏女士订阅了很多新闻类公众号,会跟他分享“美国大选”等时事新闻。碰到“黑天鹅”、“灰犀牛”、“神马”、“浮云”等新词儿或网言网语,他都会问“这是什么意思”。

    “我认为中国在老龄化方面甚至可以领跑”

    正在修订20年前老年学教材

    作为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6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邬沧萍潜心研究,为国家制定人口计生政策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言献策,也培养了一大批人口学、老年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我是大力提倡健康老龄化的,就是要老有所为,发挥老年人的作用。”退休这些年,他也一直紧密关注学术动向,思考老龄化相关的问题。之前,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两年出版一本书,光是90岁以后主编的书就有三本。

    “现在我的主要目标是修订《社会老年学》。”他指着茶几上一本略微泛黄的书说,这是20年前他主编的一本经典教材,当时参考了一位美国专家的理论,主要写中国的实际情况,“那个时候,我们是跟跑状态,写得不好,研究不够深,没有很大特点。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长寿人口、老龄化社会、医保、社保等方面有很多新特点,我认为中国在老龄化方面至少是并跑状态,以后甚至可以领跑。”

    他想把书名改为《社会老龄学》,计划融入我国老龄事业建设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探讨社会怎么适应健康老龄化等新话题,“我已经准备了很多材料,翻阅了国内外大量书籍,也正在组织团队编写,我们争取两三个月内写完!”

    67年前,作为人民大学统计学系的年轻教师,邬沧萍曾亲历了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邬沧萍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已浮出水面,遂提出成立老年学专业以及成立老年学会等建议,这些提议都先后得到落实。

    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有序展开。如今,我国已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邬沧萍说,经济状况改善有助于老年人长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或将加速老龄社会的出现。他认为,这次人口普查也应该关注这方面的趋势。

    (原文刊发于《北京晚班》2020年12月21日第11版。)

    原文链接:

    [北京晚报]邬沧萍先生提倡健康老龄化并亲身参与 98岁老教授开直播不含糊

    来源:人大新闻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