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本院信箱
    如果您对我们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给主任写邮件: bjsci@163.com
  • 养老体系规划确立“四梁八柱”目标任务

    发布时间:2018-02-23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至2030年)》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6.1%,人口数量达到2.22亿,65岁及以上人口1.4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0.5%。中国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国家经济信息中心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

    与此同时,我国养老事业的建设也逐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进步。3月28日上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五部委联合举办《“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指导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一《规划》也是“十三五”时期22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专家认为,此次《规划》立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求和养老体系的现实为基础,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四梁八柱”的目标任务体系。

    建设多支柱、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

    记者了解到,此次《规划》共设置了11章33节内容,确立了“四梁八柱”的目标任务:即“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四项发展目标,以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健康支持体系、繁荣老年消费市场、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八大重点任务。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老年研究所所长杜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当下我国养老市场供给需求不均衡的状况较为突出,养老机构床位的空置率高,关键在于未能有效地处理供给问题,《规划》的提出,旨在从政策上提供指引,解决供给需求等众多问题。此次《规划》重在搭建框架,为过去出台过的政策搭建顶层设计,延续了全面开放养老市场的路线,杜鹏解释道。

    记者随后走访了丰台区阳光敬老院,院长王新光对记者说道:“我院一直是倾向于中低收费的家庭,对于经济不富裕的家庭给予相应的优惠和保障,不过目前很多机构运营的养老院更多是走高端养老来保障利润。目前很多老人还是不愿意接受机构养老,一方面受到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机构的收费问题。”

    记者了解到,《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鼓励市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繁荣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要补齐短板,提质增效,促进资源合理化配置,强化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老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孟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约占养老机构总数的40%,许多省份已经超过50%,养老服务业正成为社会投资热点。但同时,养老机构作为一般建设项目的审批和行业准入,存在审批周期长、环节多、门槛高以及优惠政策不落地等问题。孟志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规划》,进一步降低制度性准入门槛,充分释放政策效益,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措施纳入发展规划、改革试点、地方激励、提高服务质量等工作中去,实行全方位激励。《规划》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此次政策的出台可见国家对发展我国养老产业的决心。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此次《规划》的编制实施,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任务的有力支撑,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夯实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物质基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格局。

    养老体系存在短板 问题突出

    记者注意到,《规划》同时指出了我国目前养老产业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问题集中于:涉老的法规政策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以及养老产业的专业人才包括专业人员数量、素质、晋升空间等方面的问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社会参与不充分,基层医疗保健建设不完善等。

    对此,郝福庆表示,我国养老体系存在短板的同时,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等问题。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始终居于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速度是同期世界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平均速度的两倍多,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一。最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城乡之间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出现了家庭规模缩小、劳动力流动性增强以及家庭亲属关系弱化等现象,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受到了冲击。靠子女照顾、供养老人的传统养老难以为继。因此,养老市场的需求存在极为重要,养老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关乎国民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琼在文章中写到:“市场对于养老服务需求了解不足而无法提供确认老人亟需的养老服务,则是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

    老年人崇尚节俭,为子女考虑从而减少自身消费,中国“未富先老”的现实情况以及养老机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造成了很多老人都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里,也限制了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王新光对记者说道。

    多角度推进医养结合

    “老有所养”是国家一直推进的工作,但对于医养结合“老有所医”的保障较为缺乏。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养老市场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养老模式,即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养老院是分离的,不少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需要往返于医院和养老院机构之间。一些老人为了方便治疗、减少经济压力,甚至选择长期在大型综合医疗医院“压床”,给本来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带来压力。

    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有专门的一章着重提出,健全健康支持体系,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医务室、护理站等。

    医养结合以“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创新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方向。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国家推动医养结合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医疗和护理之间更好的衔接,同时也是为了更有效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让老人花钱少的同时,享受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规划》明确指出,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等多角度推进医养结合。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蔡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压力日益凸显。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迫切需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进医养结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盘活现有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引导老年人从大型综合医院转往康复医院、护理院及医养结合机构等,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医养结合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去年4月,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通知》,明确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同时,遴选了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以试点带动全国医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医养结合实施意见,医养结合工程正在迅速发展。记者了解到,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收到很多养老院的欢迎,不仅方便老人拿药看病,而且医养结合的“招牌”还能给养老机构增加收入,从而更有效地保障老人的医疗条件。

    对此,蔡菲表示,推进医养结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盘活现有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引导老年人从大型综合医院转往康复医院、护理医院以及医养结合结构,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转载自:法治周末



    (见习记者 赵瀚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