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本院信箱
    如果您对我们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给主任写邮件: bjsci@163.com
  • “量化空间均衡视角下的城镇化”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2年4月13日中午,人口学系刘铮系列学术讲座暨严肃的人口学八卦青年论坛成功举办。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经济学博士黄子彬,在腾讯会议以“量化空间均衡视角下的城镇化——以流动儿童问题与建设用地制度为例”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的线上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李婷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及其他国内外院校相关专业的百余位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并同黄子彬老师就讲座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

    中国在过去40年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然而城镇化进程却因户籍制度和土地错配而出现滞后。传统的城镇化研究倾向于使用简约化的回归分析,对于变量的作用机制、因果效应揭示不足,也难以构建出反事实(counterfactual)的分析。黄子彬老师使用了在城镇化、劳动经济学研究中逐渐兴起的量化空间均衡模型(QSEM),对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进行解读。

    黄子彬老师指出,中国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要素市场的错配和不平等。一是由户籍制度导致的劳动力的错配以及教育上的严重的不平等;二是土地供给约束造成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土地错配。基于上述认知,黄子彬老师以流动儿童入学限制对国家人力资本的影响、建设用地错配对劳动迁移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例,深入剖析了户籍制度和土地供给限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黄子彬老师在研究中发现,如果解除了流动儿童的入学限制,会提升国家平均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口流动。其中,来自小城市的低技能家庭在这场教育资源再配置的过程中受益最大。如果基于劳动力流动进行土地供给再分配,能够激励劳动力向拥有更高生产率的城市流动、抑制大城市的住房溢价、降低大城市内的收入不平等,并且降低全国范围内的不平等。基于相关研究结果,他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发达地区土地供给约束的释放,以有效缓解城镇化滞后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与会师生在讲座途中和分享结束后积极发言、热烈交流,就“公共服务供给与中国城镇化的滞后“溢出效应(spillover)”“增加流动儿童学位带来的成本”“留守儿童同伴效应(peer effects)的选择性”“协变量的平衡性检验”“QSEM中迁移成本的设定”“人力资本水平的度量”等问题展开讨论。黄子彬老师一一回应了相关问题和建议,就学位成本数据的收集和研究改进的方向作出了详尽的解释。

    分享到: